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山東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6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四個政策文件有關內容。
01、突出山東特色 規定完成時限
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以及關于加快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目前這四個文件已經省委、省政府印發。
在《實施方案》起草過程中,主要堅持了三個原則:
一是突出山東特色。在嚴格遵循國家《意見》總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注重開拓創新,力求更具前瞻性、指導性。
二是突出建設“新機制”。區域戰略統籌、創新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政策調控、區域發展保障等6個機制都是圍繞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內涵新目標而設計的全新機制。
三是突出謀劃“更加有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工作,提出了一批能量化、可操作的措施,并規定完成時限。
02、構建“一群兩心三圈” 支持濟青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目標。圍繞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要求,對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作出了安排,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確定了任務目標。
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新布局。《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路徑。一是產業共興。統籌“十強”產業布局,建立“雁陣型”產業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培育庫;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四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
二是設施共聯。進一步推動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重點水利工程、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高能源發展質量。
三是利益共享。推行飛地經濟模式,實行項目轉出地與轉入地主體稅收共享;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等。
四是生態共治。樹立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綠色發展導向,實施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
五是市場共建。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完善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系列措施,努力構建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的一體化大市場。六是區域共融。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強化大運河、淮河等流域上下游合作,推動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省際區域協同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
明確了推進保障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了多項機制,以保證相關工作有序推進,比如,圍繞提升發展質量,提出建立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及風險識別制度等。
03、山東三大經濟圈空間布局劃定
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是《實施方案》的配套文件。文件起草主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避免政府“大包大攬”。二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引導各市發揮比較優勢,一體聯動、抱團發展,形成整體合力。三是總體謀劃、滾動實施。一體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張藍圖干到底。
主要內容明確了空間布局。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5市。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莊、濟寧、菏澤4市。
明確了功能定位。省會經濟圈的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魯南經濟圈的定位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明確了重點任務。三大經濟圈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產業創新協同共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對外開放攜手共贏、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等,確定了年度重點任務。
明確了推進機制。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分別由濟南市、青島市牽頭建立議事協調機構的推進機制。魯南經濟圈由四市市委書記依次輪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2020年臨沂市首先輪值。
機器人招商 Disinfection Robot 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應用 智能醫療 物聯網 機器人排名 機器人企業 機器人政策 教育機器人 迎賓機器人 機器人開發 獨角獸 消毒機器人品牌 消毒機器人 合理用藥 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