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6 年,本區機器人產業生態初具雛形,引進和培育 100 家左右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全區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 10 億元以上,深度融入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生態鏈,機器人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取得明顯進展。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支持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機器人“大腦”,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控制、人機交互能力,建設大模型訓練數據庫,以世界模擬器等工具推動“大腦”對現實世界理解,提高機器人的人—機—環境共融交互能力。開發控制機器人感知運動的“小腦”,搭建運動控制算法庫,通過運動控制訓練,突破全身協調運動控制、手臂動態抓取靈巧作業等技術,提升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作業能力。面向特定應用場景,構建仿真系統和訓練環境,加快技術迭代速度,降低創新成本。
提升核心技術創新研發能力。支持疏解高校組建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深化疏解高校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特色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支持龍頭企業、疏解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產教融合基地,建設雄安機器人研究院,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開發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支持建設機器人科普中心,面向青少年傳播機器人創新知識,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實施關鍵零部件攻關突破工程。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積極布局高性能伺服驅動系統、智能控制器、智能一體化關節、新型傳感器等關鍵基礎零部件研發。重點突破視、聽、力等高精度傳感關鍵技術,提升環境綜合感知能力;研發機器人實時操作系統、系統仿真軟件、機器視覺軟件等。
附件:雄安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100 家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
算力規模達到35EFlops以上,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左右,新增算力基礎軟硬件設施自主可控比例60%以上;孵化一批行業應用大模型,培育典型應用場景30個;
年度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且年度 研發投入超過300萬元的企業,對研發投入超過300萬部分按8%比 例予以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按照年度營業收入增量的2%,予以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
打造100款以上大規模使用的智能終端產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400億元;聚焦制造、教育、養老等領域,打造500個以上應用場景;算力規模超過60EFLOPS
培育3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行業大模型,推廣30個典型應用場景,選樹100家人工智能應用標桿企業,打造5個人工智能示范園區及若干示范基地,可用算力超5000P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達到500家,打造10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3個以上人工智能示范區。建成人工智能島、濟南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
湘工信人工智能〔2024〕325號;智能算力達到3600PFlops,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建設5家左右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50個左右特色化的行業大模型、100個左右標志性創新產品、200個左右典型應用場景
以鼓勵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特性,分析人工智能風險來源和表現形式
通過本白皮書提供的設計指導, 降低服務器和冷板式人工智能加速卡之間的適配難度,降低適配的成本和人力投入;便終端客戶根據業務場景靈活選擇相應產品
基礎標準是物聯網的總體性、框架性標準,為其他各類標準提供基礎支撐;技術標準是物聯網的關鍵共性技術與融合技術標準,為實現物聯網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L3 級(交互型):具備感知功能、執行功能和部分決策功能; L4 級(自主型):具 備感知功能、執行功能和決策功能; L5 級(自適應型):具備感知功能、執行功能、決策功 能和認知功能。
機器人智能化信息模型主要包含三個內容:對象、對象屬性和對象之間的關系,自主性-場景是基于機器人智能化信息模型的基礎模型,綜合智能化等級的智能化信息模型
智能制造系統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并實現對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